


综述:
在助贷机构出现之后,金融消费与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密切。那么,助贷是什么,涉及什么风险,又该如何防范呢?
“贷款”是什么,相信大家都知道。但“助贷机构”是什么,也许就有很多人不明白了。“助贷机构”就是帮助用户贷款的机构,也是俗称的“中介”公司。对于“助贷”的定义,目前还没有官方文件予以明确界定,但是根据助贷机构业务模式,大致可将“助贷”归纳定义为:为银行、小贷公司、信托机构等机构(资金方)提供稳定的客户来源、风险管理、贷后管理等全流程或部分流程外包服务的业务。因为助贷业务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,因而也称为“金融助贷”。
由于金融消费的业务不断扩大,传统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渠道已满足不了广大小额消费贷款的需求。助贷机构也由于金融消费者的需求,发展越来越快,数量越来越多。由于发展过快,规范性不强导致助贷行业的乱象也越来越多,对金融机构和广大群众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。
助贷行业乱象来源于部分机构不合规、不诚信的经营,助贷套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:
1. 部分助贷机构宣称帮助客户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,但是实际都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放贷,合同签订的是个人贷款,银行转账也是由个人的账户转到客户的账户。
2. 部分助贷机构不签订中介服务合同,口头约定收取多少中介费用,等到贷款快下放的时候却要求客户支付更多的服务费用,否则贷款不能正常下放。
3. 部分助贷机构以银行的名义收取砍头息,主要是当贷款发放下来的时候要求客户先把部分金额转出,声称是银行收取的前置费用,后期用于抵扣部分的利息。
4. 有些助贷机构为了顺利从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,帮客户伪造信息资料,为后期司法纠纷埋下隐患。
5. 还有些助贷机构为了发展业务会宣传低息贷款吸引客户。但是一旦客户上门,助贷机构便通过隐瞒信息,催促签约等各种手段,哄骗客户在未看清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签字,导致客户在后期的司法纠纷中处于劣势地位。
防控中心提示您:
用户要警惕违法违规助贷机构的套路,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警惕性。签订任何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看清贷款主体、贷款费用、贷款约定等内容,不要着急签字,以免后期引起纠纷而后悔莫及。正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是以公户进行转账支付收取费用的,如果助贷机构要求你转账到个人账户时就要注意了。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取的费用一定要了解清楚,是否在合同之内。如果对助贷机构了解不足,则不要过分依赖助贷机构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本文内容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!
